2019-01-23
首架“梟龍”雙座機交付巴基斯坦空軍
中航技成立之初,老一輩航空人赴埃及簽署中國軍貿首單
埃及K8飛機生產線現場
范堡羅航展上,中巴聯合推介“梟龍”戰斗機
40年砥礪前行,航空軍貿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果??蛻舾采w不斷擴展,市場格局持續優化,合作層次不斷深入,發展質量顯著提升,服務國家戰略能力進一步增強。如今,航空工業的軍貿客戶覆蓋近60個國家和地區,年均出口成交額踏入15~20億美元區間,累計實現出口成交250億美元,累計出口整機型號超過30個、飛機近2000架、制導彈藥超過1000枚,航空軍貿實現跨越發展。
中航技誕生
1979年,面對外匯匱乏、航空工業先進技術裝備缺乏的局面, 黨中央、國務院做出“軍援轉軍貿”重大決策,出口產品、籌措資金、引進技術、提高水平、再出口再引進,形成良性循環,服務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航空工業黨組制訂了“一業為主,多種經營, 工貿結合,技貿結合,進出結合, 以出口為中心”的航空軍貿總體工作方針。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應運而生,這是我國第一家武器裝備出口中央企業。1989年3月6日,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更名為“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2009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決策,在原中航技總公司的基礎上,整合專業資源、剝離民品業務,成立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專職軍貿出口。這一年,中航技以17億美元的成交額創歷史新高。
中國軍貿首單
中航技成立當年,老一輩航空軍貿開拓者以“5美元闖非洲”的非凡氣魄,簽署了1.67億美元的“中國軍貿首單”——中國向埃及出口44架殲6飛機、6架殲教6飛機;出口220臺渦噴6發動機和28臺渦噴8發動機,航空軍貿由此啟程。此后,中航技又創造了以殲6和殲7為主的出口小高峰;實現了殲7M、強5、運12、運8、大修線的首次出口;K8、直9、“霹靂”9、運12等重點出口型號全面走向世界;埃及80架K8E合作生產,首次實現單一產品出口向航空技術出口轉變;“梟龍”首飛并實現出口;K8E出口委內瑞拉,中國軍機正式打入拉美市場;“梟龍”合作生產開啟,并首次實現第三方出口;“翼龍”系列無人機出口中東、非洲;L15教練機、AC311A直升機、“閃電”10導彈實現出口……
亮相世界航展
隨著邁出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斷加大,中國航空工業需要登上世界舞臺展現自己。1986年8月31日~9月7日,英國范堡羅航展上, 中國航空工業首次亮相。這是我國第一次正式參展國際大型航空博覽會,展出了殲8Ⅱ、殲7M、殲教7、強5、運7、運8、運12、直9等飛機模型。自那時起,中航技開始積極參加各國航展,規模越來越大,范圍越來越廣,主題越來越明確, 影響越來越廣闊。1987年6月11日, 中航技在第37屆巴黎航展上首次展出了強5C、殲教7、運10等飛機和“飛龍”2號海防導彈;1992年2月,K8飛機歷經12000千米的轉場飛行來到達新加坡,在新加坡航展上做飛行表演,這也是中國首次在國際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如今,中航技全力打造航展平臺,國內以珠海航展為主平臺,國外廣泛參與巴黎航展、迪拜航展、阿布扎比防務展、巴基斯坦防務展、墨西哥航展等國際航展和地區防務展,中國航空工業的國際知名度和品牌形象顯著提升。
完善自我應對競爭
航空軍貿不斷改革完善,符合激烈市場競爭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 商業模式不斷升級,服務保障體系持續構建,市場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根本機制由傳統的“前店后廠”,升級為集團抓總、廠所主建、中航技主營,積聚全行業力量, 實施大平臺戰略。中航技以銷售前移戰略和前中后臺全價值鏈流程為遵循,形成了覆蓋全價值鏈周期的組織架構,以“三轉一不轉”為核心, 建立完善了適應激烈市場競爭的激勵機制。商業模式由單純的產品銷售,升級到靈活的系統解決方案, 包括提供客戶定制化產品整合解決方案、一攬子財務解決方案、全壽命綜合后勤保障方案以及工業化合作方案。建立了覆蓋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營銷網絡和服務保障網絡,銷售戰線全面前移。從單一營銷方式向“走出去、請進來”升級, 實現精準定向營銷。初步建立了完備的國產三代機和無人機保障體系, 完善擴充了二代機和直升機全壽命保障能力。持續完善全球維修布局, 加強客戶國航空工業維修能力建設和區域維修中心建設,加強MRO屬地化。穩步推進并基本構建了具有中國航空工業特色的軍貿質量監督管理體系。